剑角龙属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77.5–74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
剑角龙的骨架,位于皇家泰瑞尔博物馆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厚头龙科 Pachycephalosauridae
属:
†剑角龙属 StegocerasLambe, 1912
模式种
直立剑角龙Stegoceras validumLambe, 1902
其他物种
新墨西哥剑角龙S. novomexicanumJasinski & Sullivan, 2011
异名
列表
剑角龙 Stegoceras validus Lambe, 1902
伤齿龙 Troodon validus Gilmore, 1924
布朗氏剑角龙 Stegoceras browni Wall与Galton, 1979
布朗氏丽头龙 Ornatotholus browni Galton & Sues, 1983
剑角龙属(属名:Stegoceras)又名顶角龙,是种植食性恐龙,属于鸟臀目厚头龙亚目,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剑角龙身长2公尺。剑角龙是由劳伦斯·赖博(Lawrence Lambe)在1902年所命名,学名在希腊文意为“有角的头顶”。
因为剑角龙的化石相当完整,常被当成参考模型来完成厚头龙类的重建。当剑角龙首次被发现时,它们被认为是伤齿龙的近亲。直到1945年,剑角龙的头颅骨被发现时,发现它们与伤齿龙有显著差别,所以这个理论被淘汰了[1]。厚头龙类的化石大部分只有颅骨,而目前所发现的剑角龙颅骨数目超过其他的厚头龙类。它们的尾巴基部有扩大腔室,目前仍不清楚其功能[2]。
生理结构[编辑]
剑角龙的颅骨
剑角龙的复原图,毛发参考自其他小型鸟臀类恐龙
剑角龙的头颅骨厚度为3吋厚,头部后侧有一圈骨突。在1971年,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提出厚头龙下目恐龙与剑角龙的颅顶,是雄性用来求偶而碰撞用的,如同现今山羊与麝牛行为。后来的理论则认为这些颅顶是用来攻击掠食者;因为如果颅顶是用在求偶的碰撞行为的话,两只恐龙若没有准确的对准,很容易撞击到对方的颈部。
尽管如此,仍有特征可支持剑角龙以头互撞的理论,例如:充满肌肉的短颈部可将颅顶与颈部对准在正确的角度、强壮的背部(可从剑角龙僵硬的尾巴了解)更能承受来自头颅的撞击、充满肌肉的后腿可能可以承受冲击,并协助剑角龙保持位置。而骨细胞的生长样式,显示头颅骨曾受到巨大的外来压力[3]。
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伤痕以支持这个理论,仍有争论头颅与脑部是否能承受撞击,头颅内部并没有空间可吸收冲击。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因此提出它们是以侧面或胸部来相互撞击,而非头部[3]。
也有人提出厚头龙类在互相撞击时,头部、颈部、与身体可呈平行状态,以承受撞击力道。但是,没有证据显示任何恐龙能够保持者这种姿态。相反地,从厚头龙类的颈椎与前部背椎显示出它们的颈部以S或U形状弯曲,但这个理论仍未确定。
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厚头龙类以头部侧面互相碰撞。首先,头颅的形状会减少正面撞击时的接触面,而使撞击时头部偏离。此外,厚头龙类的颈椎与前段背椎呈S形或U形弯曲,而非笔直,会减少冲撞的力道。最后,大部分厚头龙类的头部相当宽,可以保护内部重要器官,这特征支持了这个假设。
当第一次发现剑角龙的部份头颅骨时,它们一度被认为拥有腹肋(Gastralia),但其他鸟臀目恐龙通常没有腹肋。这个观点已改变,因为这些腹肋其实是骨化肌腱[4]。
参考资料[编辑]
^ Glut, Donald F. Troodon.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 1997: 933–938. ISBN 0-89950-917-7.
^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 3.0 3.1 Robert T. Bakker. The Dinosaur Heresies: New Theories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the Dinosaurs and Their Extinction. Zebra. 1988. ISBN 978-0-8217-5608-9.
^ Claessens, Leon P.A.M. Dinosaur gastralia: orig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March 2004, 24 (1): 89–106. doi:10.1671/A1116-8.
Sues, H.-D., and P. M. Galton. 1987. Anatom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Pachycephalosauria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Palaeontographica Abteilung A 198: 1–40.
Fantastic Facts About Dinosaurs (ISBN 978-0-7525-3166-3)
Cranfield, I. (2004).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pp 228-233) - Greenwich Editions - ISBN 978-0-86288-662-2
外部链接[编辑]
恐龙.NET——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
查论编头饰龙类(厚头龙亚目和角龙亚目)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演化支:蜥形纲
总目:恐龙总目
目:鸟臀目
真爬行动物
参见 真爬行动物
主龙形下纲
参见 主龙形下纲
鸟臀目
参见 鸟臀目
头饰龙类
见下文↓
厚头龙亚目厚头龙亚目
费尔干纳头龙属?
皖南龙属
畸齿龙科?
厚头龙科
结头龙属
重头龙属
汉苏斯龙属
剑角龙属
德克萨斯头龙属
厚头龙亚科
高顶龙属
阿米特头龙属
孔头龙属
饰头龙属
平头龙属
倾头龙属
圆头龙属
膨头龙属
中华头龙属
宽顶龙属
厚头龙族
阿拉斯加头龙属
龙王龙属?
厚头龙属
冥河龙属?
角龙亚目角龙亚目
白峰龙属
微肿头龙属
狭盘龙属
隐龙属
朝阳龙科
朝阳龙属
花脸角龙属
宣化角龙属
鹦鹉嘴龙科
鹦鹉嘴龙属
红山龙属
新角龙类
鹰角龙属
黎明角龙属
朝鲜角龙属
湖角龙属?
辽宁角龙属
微角龙属
镶嵌角龙属
博克龙属
篠山侏角龙属
古角龙科
古角龙属
太阳角龙属
阎王角龙属?
冠饰角龙类
雅角龙属
纤角龙科
亚洲角龙属
贝恩角龙属
斗吻角龙属
铁路角龙属
狮鹫角龙属
坐骨角龙属
纤角龙属
蒙大拿角龙属
倾角龙属
乌丹角龙属
尤内斯克角龙属
诸城角龙属
弱角龙科
奥伊考角龙属
弱角龙属
矮脚角龙属
戈壁角龙属
扁角龙属
原角龙科
喇嘛角龙属
巨嘴龙属
原角龙属
角龙超科
图兰角龙属
祖尼角龙属
角龙科
见下文↓
角龙科角龙科
奇迹龙属
短角龙属
角龙属
劣牙龙属
独角龙属
大师龙属
尖角龙亚科
亚伯达角龙属
恶魔角龙属
弯剑角龙属
梅杜莎角龙属
中国角龙属
温氏角龙属
异角龙属
大鼻角龙族
爱氏角龙属
克里滕登角龙属
梅尼菲角龙属
大鼻角龙属
太古角龙属
叉角龙属
真尖角龙类尖角龙族
尖角龙属
冠饰角龙属
刺丛龙属?
棘面龙属
戟龙属
厚鼻龙族
河神龙属
野牛龙属
厚鼻龙属
星角龙属
开角龙亚科
阿古哈角龙属
准角龙属
无鼻角龙属
比斯蒂角龙属
布拉沃角龙属
开角龙属
科阿韦拉角龙属
朱迪角龙属
华丽角龙属
墨丘利角龙属
魅惑角龙属
纳瓦霍角龙属
五角龙属
钉盾龙属
封顶角龙属
犹他角龙属
迷乱角龙属
塞拉角龙属
三角龙族
始三角龙属
双角龙属
白杨山角龙属
皇家角龙属
野牛角龙属?
泰坦角龙属
牛角龙属
三角龙属
另见:平头龙超科
分类单元识别码
维基数据: Q134191
维基物种: Stegoceras
GBIF: 4823080
IRMNG: 1300986
OTL: 412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