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与上海大学李思发教授合作,按照提纯复壮路线选育良种罗非鱼。

利用雌性吉富罗非鱼与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成吉奥罗非鱼,并于2014年获得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GS-02-003-2014)。伟业、三高两家罗非鱼良种场重点突出、鲜明,优势互补,共性是单一雄性,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病害少。

新型杂交种(全国首例多元杂交)——吉奥罗非鱼,被审定为国家水产新品种

其次是推广良种的养殖生产。最初是在池塘、山塘、水库以及河涌、湖泊等渔业水域传统养殖四大家鱼基础上,将罗非鱼作为混养品种,即在其中投放一定比例的罗非鱼苗种。因为市场供不应求,罗非鱼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提高,即以罗非鱼为主,传统的四大家鱼就成为罗非鱼的物质技术支撑,作为其调水改底以及节能减排的工具。现在,人们更进一步,把该鱼养殖和农业种植、畜牧饲养结合在一起,实现立体综合生态种养。就这样,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罗非鱼养殖业就在茂名横空出世。

加工与出口

早期茂名罗非鱼消费市场主要在本地区,流通的方式主要是从池塘到附近的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罗非鱼流通市场或网点。从1985年开始,茂名地区的罗非鱼产量大幅上升,活鱼流通区域到达省内的珠江三角洲、湛江、阳江,外省的云南、广西等地方。从1995年开始,随着罗非鱼条冻加工业的发展,罗非鱼条冻产品流通到新疆等地。1999年,随着茂名邻近的湛江、北海等地罗非鱼加工厂的发展,茂名地区罗非鱼流通到以湛江、海南为主的罗非鱼切片加工厂。茂名最早的罗非鱼切片加工厂是茂名绿园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9月实现罗非鱼片直接出口零的突破。到2014年,茂名地区的高州、化州、电白、茂南等地建成多家罗非鱼切片加工厂,如茂名市海亿食品有限公司、茂名新洲海产有限公司、广东雨嘉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年加工原料罗非鱼能力可达40万吨以上。

茂名地区罗非鱼加工以切片为主,早期罗非鱼切片加工后的下脚料再加工成鱼粉或者作为其它鱼的饵料。2008年之后,茂名出现利用罗非鱼鳞片等进行深加工制取明胶等附加产品的加工厂。目前,茂名养殖和加工的罗非鱼占全国总量的1/9,且该市养殖生产的罗非鱼80%都是出口的,到2018年茂名地区出口水海产品创历史新高,全年出口水海产品11.9万吨,其中罗非鱼产品出口数量10.2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首位。茂名罗非鱼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了连片集中、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养殖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养殖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省的1/3,占全国1/9。目前,茂名共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罗非鱼良种场和市级场23家,与此前相比,茂名出口水海产品同比增长38.5%,出口的罗非鱼产品总值达21.5亿元人民币,占广东省罗非鱼产品出口数量的39%。

国家级伟业良种场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实景,全国现代渔业种苗示范基地

品牌发展展望

茂名着力打造罗非鱼种苗和商品鱼品牌,实现罗非鱼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为了打造名鱼品牌,茂名市加大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大力引导农民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实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彻底改变了过去罗非鱼养殖分散的局面,建立了无公害“绿牌”生产基地,实现罗非鱼养殖模式由传统型向无公害模式的转变;同时推行“企业+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确保罗非鱼种质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种质资源库,改变行业缺乏优质的种苗而造成的市场混乱的现象;大力开拓罗非鱼国内市场,积极开发罗非鱼深加工产品,如鱼丸、冻罗非鱼片等;并解决鲜活产品物流的难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罗非鱼内销应注重产品品种多样化,应加快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完善罗非鱼优质水产品内销市场供应链条,建立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利用电商销售罗非鱼及其加工品,实现品牌销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